点滴状白癜风 https://m.39.net/pf/a_4497420.html川南第一雄关——雪山关,距我的老家虽然只有十多公里,以前我却一直没有登上去过,所以一直向往。近日笔者利用在老家陪父母过春节的机会,专门徒步去雪山关游览一番,沿途拍摄了大量照片。家乡的雪山关,雄关巍巍,永远矗立在我心间。
雪山关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赤水镇境内,距叙永县城南90公里,为明洪武年间垒石而成,驿石筑关,西邻赤水河,海拔米,为四川盆地南沿最高峰,因山高且顶上常年积雪时间长久而得名,也是古时川盐入黔滇、滇茶入川的必经之路,被称为盐茶古道。
雪山关,明置,属赤水卫。被誉为“南来第一关”。《清一统志·叙永厅》:雪山关“在厅东一百里”,后废,今有古关遗址,呈长方形,南北寨门均题额“雪山关”。
经过一段约10公里的乡村公路和约5公里的国道,笔者来到雪山关道班处,这里原名小丫口,距雪山关云峰寺有一段约1.5公里的小公路。当地村民大多数都已住进一楼一底的平房,多为山地,属于高原气候,冬冷夏凉,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土豆等,经济作物有烤烟等。
从雪山关道班分路上去,原来有一条狭窄的公路,现在已加宽,虽是单车道,有的地方可错车,公路依山而建,左边有的地段是悬崖,有的地段则较平缓。
笔者沿小公路步行上去,顺便欣赏沿途风光。据当地人说,小公路是十多年前修的,以前是一条山路,铺了石块,约一人多宽,古代川盐入黔滇、滇茶入川的马驮人背都从这条路上下关。
上山的小公路两侧荆棘丛生,杂木茂盛,早些年多长松树杉树及各种灌木,后来粗大的树木被砍光了,现在碗口粗的树木已很少了。从小公路上远眺,皆是崇山峻岭,天地开阔。
笔者到雪山关云峰寺时,已是下午两点过,天下起毛毛细雨来。
雪山关位于云盘山、光头山两座挺拔的山峰之间,将狭窄的隘口完全阻断,两山为驻军要地,如今雪山关依旧,云盘山不再,只剩残关。东西寨门相去约35米,关寨中有云峰寺与寨门相接。
雪山关与其它关隘不同的是,它没有高耸的城墙,没有坚固的敌楼。不过,一道高两米多的拱形城门向叩关者显示,这里曾是军防要塞。
明洪武年,当时人们在山顶双峰间,垒石筑关寨,与寨门相接,原北寨门刻有楹联一副“孤城万仞山,羌笛春风吹不度;八月即飞雪,玉门秋色拟平分”。
联语将雪山关与玉门关相提并论,是因为古时一出雪山关,便入云贵高原崇山峻岭之中,豺狼虎豹出没,盗匪横行,能否再有归期很难预料。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解放前夕,原国道建成通车。
现在的云峰寺与雪山关合为一体,砖瓦结构,建庙的瓦石陈旧而斑驳,仿佛在山风细雨中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侧面立了旗竿,上挂红旗一面,旁有烧香的地方。门上方阴刻着雪山关三个大字。当地村民捐资建的功德碑立在正门口左侧。有五六个年轻人正从寺里面出来。笔者从打开的小门进去,与守庙的老头攀谈起来,得知他姓刘,79岁了,家就住在雪山关下的关脚街上,春节期间每天都到庙里来待几个小时,以前是一个姓熊的老人守庙,他说这段时间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非常时期,限制到雪山关来玩耍的人,让我尽快看一下就离开。
寺内所供奉的神仙有观音、孔子、如来佛祖、送子娘娘、药王菩萨、天公地母、川主神仙、赵公文武财神、地藏菩萨、马王爷、牛王爷、猪王爷等,有点混乱,没有章法。在文殊、普贤菩萨前面还有一幅大标语“祖国万岁”。
由于刘老催促,我只好匆匆忙忙拍一些照片就走出庙来。
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天空暗沉,远山近树仿佛笼着一袭薄薄的轻纱,好似笔者在这千古雪山关上访古探幽的心绪。我记起小时候就熟知的那副雪山关的对联,问正在锁云峰寺前门的守庙人刘老,他说转到庙后门就可以看到。我转到庙后,南寨门上果然镌刻着那副联语,看得出是近二三十年重新刻的,因为左侧有小半截原来刻的残联。
年1月蔡锷将军首举护国义旗,亲率护国军主力北上讨袁。他率军兴师南来,就是沿盐茶马古道(又叫南丝绸之路)从可渡河进入毕节威宁,在草海边的六洞桥阅兵后北上。
到赤水河后,蔡锷将军顶着漫天大雪翻越雪山关后驻马雪山关上,题下脍炙人口的关寨楹联一对/p>
“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
这副对联真切地描绘出雪山关一带山川的雄秀,表现出将军宽广的胸怀、非凡的胆略。
此对联后来镌刻于南寨门。雪山关由此成为讨袁护国战争的重要纪念地之一和泸州市风景名胜旅游景点。
这副对联的作者至今众说纷纭,有人考证说是民国十年(年)时任赤水分县县佐的杨公石所作。还有一说,蔡锷当年只写就上联,而下联是当时正在蔡锷部下任支队长的朱德从此地路过补上去的,两联竟是珠联璧合,令人传颂至今。
究竟是杨公石所作,还是护国讨袁路过雪山关的蔡锷将军所作,或者是蔡锷、朱德二人合作的,笔者暂时无法考证,权作蔡锷遗作。
立于南寨门的一块碑的书写内容为挽蔡锷联:“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几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与雪山关的对联,成为最好的映衬。此联实际应为民国“湘江才子”易顺鼎代小凤仙挽蔡锷作,正确的联句应为: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馀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燕支,自惭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另外云峰寺前门后门所立多块碑,碑文中出错的还有多处。
笔者沿着雪山关南寨门前右侧的一条近年新修的毛路爬上去,就到了雪山关顶峰,峰顶新建了电视信号接收塔,峰顶几边有树木遮挡,因此只能隐约看到山下的风光。
雪山关气势险要而气候多变,冬严寒夏凉爽,明代正德六年四川状元、著名诗人杨升庵,因嘉靖三年“大礼议”案,受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卫,屡次途经叙永雪山关,留有诗句/p>
“雪山关,雪风起。十二月,断行旅。雾为箐,冰为台。马毛缩,鸟鸣哀。将军不再来,西路何时开”。
此诗吟唱出雪山关的雄伟气势和翻越雪山关的艰辛,被后人镌刻于石碑之上。这石碑就嵌在北寨门边。
笔者在网上查了一下古代描写雪山关雄奇险峻的诗作有如下几首/p>
雪山关
明史谨
树杪路千盘,山深白昼寒。
人行飞鸟上,猿啸暮云端。
渐觉吴门远,方知蜀道难。
瘦妻翻顾我,一步一长叹。
岁晏过雪山关
明郑旻
弭节度嵷巃,飘然似转蓬。
登攀石磊磊,下瞰雾濛濛。
巘绝风霜劲,途逢岁月穷。
客心君未觉,长剑倚崆峒。
雪山关
清李绿园
碧嶂青岩簇雪山,石垣高砌踞雄关。
云遮六诏微茫外,水赴三巴指顾间。
临眺堪添骚客兴,奔驰已疲旅人颜。
无心最是挥锄叟,冠盖往来若等闲。
雪山关云峰寺周围栽了一些柏树、杉树,笔者离开雪山关山顶时,南寨门、北寨门都紧锁着,门口往下是分别通往叙永县赤水镇镇街方向和通往关脚也就是赤水镇黄坪村村公所方向的山道。而另外一条通往雪山关道班的古道则被十多年前已修通的小公路所取代。
这三条古道也叫盐茶古道。古代贵州不产盐,云南盛产茶,四川自贡是著名的盐产地,盐运背夫或骡马运送的盐巴、布匹、丝绸和瓷器等生活必需品,途经四川隆昌、泸州、永宁(今叙永),从关脚爬上雪山关,再分路,一条路就从北寨门左侧往下,经小丫口(今雪山关道班处)、转运站、梁坪、大屋基,再在小河过赤水河渡船到贵州,另一条路从雪山关南寨门往下,经过天关、在赤水镇街下的赤水河过渡船到贵州,再到云南。云南、贵州的茶叶、天麻、杜仲、红豆、黄豆、核桃等土特产,通过背夫或骡马运到四川各地销售。如今八、九十岁的老人都知道民国时期的赤水镇桐河村(今属大文村)有上马店、下马店,许多盐运背夫及骡马总在马店歇脚或住宿,那些年,这个马店相当热闹。
当时川滇古道、川黔古道背夫及骡马往来常常宿于雪山关,关前关后石板古道上至今马蹄痕和拐耙窝还能找到。这是山区劳动人民肩担背磨艰难翻越雪山关的历史见证。
离开雪山关山顶时,小雨下个不停,笔者由于没带伞,只好冒着雨沿着北寨门口的古道往关脚下行。古道时断时续,有的地段是近数十年来村民用水泥重新修的阶梯状山道。
古道边不时还能看到用水泥板扣好的小水井和神佛供位。古道两侧长着茂密的杉树和各种杂木。笔者边走边拍照片,思绪绵绵,仿佛古代驮运盐茶等物产的马队或背夫们就在眼前艰难上行下行。
笔者顶着冬末春初的霏霏细雨,踏着盐茶运背夫及马队的足迹,徒步一个多小时后来到关脚,即雪山关脚下,时已至下午4点。
关脚属于叙永县赤水镇黄坪村,国道经赤水镇后盘山而上,过雪山关道班和猫儿山,就经过关脚、摩尼镇等处到叙永县城。
关脚村民大多把一楼一底的住房修在公路两边,背靠巍巍雪山关,外侧颇为开阔,远望群山俯伏,近处田舍井然,碧绿的菜畦,青翠的竹柏,笔者猜测此地当属富庶之地。关脚煤炭远近有名,笔者老家多年来许多村民都是买的关脚煤炭,用于冬天烧火取暖,四季代柴用于生火煮饭。
从关脚分了一条小公路下行,可到海丰。海丰以前曾设乡,后来撤乡并镇,划归赤水镇管辖。从雪山关下猫儿山公路边上往下看,薄雾之下隐约可见在一片田坝中的海丰。
在离开雪山关返回老家的途中,笔者禁不住浮想联翩,脑海中不断闪现雪山关的自然风光和云峰寺中的碑刻诗词,希望雪山雄关的未来、雪山关下所有村民的未来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