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几大石油城市,大庆、胜利、卡拉玛依都是重要的石油城市。但最有名的却是玉门,玉门是中国第一口油田的开发地,对于新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
有人熟悉玉门可能是因为王焕之的一首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大多数人熟悉玉门,就是因为玉门的石油。
玉门在甘肃省西北部,年,中国开始在玉门开发油田,而玉门也是中国第一个天然油田基地,第一口油井就是在玉门老君庙,这里还有纪念的牌匾,因为这口油田,中国从此甩掉了“无油国”的帽子。
玉门石油的生产,也带动了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在年,玉门油田所在地被设立为玉门市,县政府也搬迁至此。
到繁盛期,玉门石油产量占当时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很多石油工人在这里结婚生子,成为“玉门人”。当时山崖底部密集分布的洞穴是石油工人最早居住的地方,许多工人的儿女都是在洞里出生。也因此,到石油产业鼎盛时期,玉门这座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的总面积扩张到1.35万平方公里,人口一度达13万余人。
但是,玉门的繁荣并没有持续。虽然是中国第一个石油城市,但经过多年不间断地开采,玉门的石油产量逐年下滑,年的时候,玉门能生产.62万吨石油,但是到年,玉门的产油量却只有38万吨。
面临石油开采的发展瓶颈,但这座城市却无能为力,除了石油这个第一产业,玉门似乎没有其他可能支撑起城市经济发展动脉的产业和产品。也因此,玉门在石油产量急剧下滑的同时,整个城市发展也面临困难。到21世纪初,玉门市和玉门油田开始迁移,大片工厂倒闭,石油工人以及因石油而聚集过来的人大量外迁。
年,全玉门市66个居委会缩减成33个,年又缩减至12个。在年的那次搬迁过程中,玉门市2.5万名油田工人外迁,迁移人口数量浩大。
而目前,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在玉门居住,留守老市区的人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孩子,而且已不超过3万人。
玉门曾经的繁荣,因为人口的大量外迁而一下子变得很冷清。走在老城的街道上,这里很多被废弃的房子。一些宾馆、医院、学校都已经被封死。而且很多遗留在老城的道路、供暖、供水等基础设施也逐渐老化。
但即便如此,很多人依然怀念玉门昔日的繁荣。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依然积极乐观地生活。
这里如今没有了“石油城”的荣誉,却后续开始利用当地的风和太阳能资源,大力发展风电、光热发电,而玉门市新市区北面的玉泽湖公园也给玉门人提供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绿色空间。
玉门,它已经成为众多玉门人与中国石油人不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