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https://m.39.net/pf/a_4454953.html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从军行①
骆宾王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②,唯当死报君。
①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②“不求”句:典出班超《上书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1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感情深沉;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B.甲诗颈联巧妙设计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段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即将覆灭和自己遭受危难而悲凉痛苦的心情。
C.
乙诗“意气溢三军”中
“溢”字是“满而涌出”的意思,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全军将士的高昂斗志和英雄气概。
D.乙诗颔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天象、兵器交相映衬的描写,表现出唐军出征时昼夜兼程、气冲云霄的威武。
19.体会乙诗中“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中“抱”“践”两字的含义,并赏析这两句诗。
20.甲、乙两诗尾联在抒情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两首诗分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小题
北陂杏花①王安石
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②陂:池。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③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2.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完成下列问题。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
2.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3.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咏雪或者咏梅的诗句。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
登城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1.“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
2.三、四句运用_______________手法,展现了一輻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的心情。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阕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的襟怀、个性,都紧密关系着旅途中遇雨一事。
D.诗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一起,读来令人深受启迪。
2.“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溪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闹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草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叙写了诗人在东溪的游玩迹程,所描绘的景物具有浓郁的山野气息。
B.“发船迟”写出了诗人来到东溪的时间较晚,与“薄暮”一词相互照应。
C.野凫、老树、蒲茸、沙石这些寻常景物在诗人的笔下都式富有美感,可见诗人带着欣赏的目光赏景。
D.“情虽不厌”的“情”是逸致闲情,但“住不得”却写出了诗人面对美丽的山水又留有遗憾。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诗,围绕“水”字构思,思路清晰、结构严密。
B.颔联中两句均是前四字写景后三字写意,画面感极强,诗人推己及物恬淡悠然的心绪得到深化。
C.颈联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东溪岸边蒲草的齐整、沙石的干净。
D.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高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①这首诗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②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③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诗人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眼前近景,生动形象,精练传神。()
④颈联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落木、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的处境,抒发了怨天尤人的慨叹。“常作客”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
⑤本诗通篇对偶,不仅每一联的上下两句成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首联前一句“天”对“风”,“高”对“急”,读来富有节奏感。()
2.本诗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诗名句,请从写景的角度进行赏析。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陇西行①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②丧胡尘。可怜无定河③边骨,犹是深闺④梦里人。
①陇西行:古代曲名。②貂锦:这里指装备精良的战士。③无定河:在陕西北部。④深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1.首句表现了将士的______,第二句表现战争的______。
2.本诗中的“可怜”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可怜”表达情感有何不同?
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如梦令龚自珍
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①。
春住!春住!黦②了人家庭宇。
①浓絮:柳絮。②黦(yuè):色败坏。污迹。
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词中画线句。
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
2.词中“春住!春住!”,从句子语气而言,是一个祈使句。应读出什么情感?
10、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寒夜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
答:
2.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12、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之情。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点绛唇陆游①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处处闻渔唱”中的“闻”字在词中的意思是
2.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
3.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寒①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樵夫词》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樵夫词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湘南即事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诗中所写的季节应为。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题。
九日寄子约①[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代指故乡.③羁宦:离家在外地做官。
1.从首联、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节。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如情感,请作赏析。
1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两题。
山房春事(其二)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纳凉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前两句,“①”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字写成了诗人
②的心境。
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2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
迎燕(宋)葛天民
咫尺①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①咫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1.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能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飞入寻常百姓家。”
3.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②渚:水中的小洲。③百年:犹言一生。
1.阅读中间两联,完成以下两题。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请分别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
1.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望夫石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望夫石①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①望夫石:亦作望夫山。
1.“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一句意思相近。
2.刘禹锡诗中“望”字出现了三次,请赏析其妙处。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不绝。
B.“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
C.“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叠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果。
D.“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
2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题目
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①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注 ①雨脚:即雨线之意。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颈联捕绘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
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全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2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题目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2.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望江南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①轻尘。忙杀看花人!
①辊:(gǔn),翻滚,滚动,转动。
1.词中体现“芳春”的景物有、。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忙杀看花人”所表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