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其中品味关键词(炼字)和赏析关键句(炼句)是热考题型。
题型一 炼字(含诗眼)
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叠词。
“诗眼”,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字词。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句中眼”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或句子。
1.教材中古代诗歌锤炼的常见6类词性
2.诗眼类型
一 炼字
“炼字”的4个思考角度
1.修辞角度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怨”字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更是吹笛人之心。
2.活用角度 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用作动词,且一用就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如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着一“肥”字,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青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中的“红”“绿”,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3.声韵角度 古诗词讲究平仄声韵,优美的诗词平平仄仄起来就是和谐的旋律。叠字最具声韵效果。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谓千古名句,是声韵的叠加,也是哀怨之情的叠加。黄庭坚以“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咏雪奉呈广平公》)描绘雪景,可以说是古今绝唱。
4.语境角度 无论是“捻断数茎须”,还是“两句三年得”,其目的都是使语言最契合语境,最富表现力。因此,是否契合语境也是判断炼字优劣的重要依据。郑谷把齐己《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因为“数枝”不若“一枝”更能言梅开之早,齐己因此拜郑谷为“一字师”。
解答炼字题“3步骤”
第一步:析本义 指出字面义,主要是解释词义,相当于翻译。
第二步:描情景 分析其中可能涉及的手法,包括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并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第三步:说效果 (1)从“描物”角度,分析该字在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2)从“造境”角度,分析该字在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3)从“写人”角度,分析该字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4)从“抒情”角度,分析该字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从“艺术”角度,分析该字在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方面的作用。
二 赏析诗眼
确定诗眼“5角度”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