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爆料你所不知道的河西走廊,你所不知道的豪 [复制链接]

1#

寄语豪情在心间

--读宇剑(组章)河西纪行

北方夫子/文

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描写途中所见所闻成了古代纪行诗最先下笔之处。抒发诗人途中之感也是古代纪行诗的一个重要的着墨点。纪行诗会写到山川风物,但往往不单纯由於写出了优美的景色,而是写景中传出诗人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心境.这种由景物与心境契合神会所构成的.风调美,才是纪行诗具有艺术魅力的奥秘.是以自然山水为主要审美对象与表现对象的诗歌。它不仅限于描画山水,还描绘与山水密切相关的其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今天阅读青年诗人宇剑的河西纪行(组章),感觉有一些累,不是文字的晦涩和懵懂,而是被组诗里大量的历史人文和文学方面的信息、需要一一地查询核实所累。循着这些的轨迹去看诗人展现给读者的世界,有当下、昨天、前天、甚至更久远的过去、都为今天人们所传颂的;而今天诗人的这组诗,从河西的纪行开始......

诗人以“海石湾的拐点”为楔子,开始了他人生又一次旅行,这是带着意象和意念的旅行,还有需要释放和化解的纠葛和积郁,都在此时完成。

火车是旅行最好的旅行工具,可以使人亲眼目睹大自然所带来的饕鶗盛宴,亲耳听到大自然的山涧虫鸣。也能亲自感受着历史的沧桑和遗痕。诗人乘坐火车疾驶在“海石湾的拐点”,心情不说澎湃,也与此时的黄河一样汹涌;不是因为第一次游历,而是生命中曾历的点点滴滴沉寂成这一次不能释怀的旅程;过去时不能忘却的磨砺,今天尚处于茫茫云海间的渺茫,明天的路在哪里?而一路江河日下,泥沙混沌的饱尝,或许是沧海一粟,但对于一个意气风发又稚嫩的“雏鹰”来说,来的太猛烈似乎也无情;这一切在年轻人的心灵世界是空白的,因此没有心灵的防线和抵御的能力,那些关于爱情和缠绵的故事如同梦幻的神话,顷刻就穿帮到灰飞烟灭了。

我理解一个年轻诗人,从大学到毕业的人生过程;也理解从艰辛和沼泽走出来的人,是多么渴望——美好的理想中,他们想汲取应该得到的那部分——包括爱情;现实是残酷的,人生是无常的,生命是没有平等和徜徉可言的;而诗人的这一次旅行中即兴的如他诗句中“呼啸“而来的游船,瞬息”越过生命的蓝色“波涛汹涌如一群嘶鸣的;生命拐点处的”野草“被这突如其来的惊骇所撼我想延伸的是大浪淘沙中那些隐忍的搏击,尽管如水草和涟漪一样渺小,但它们的生命力是顽强的不能被忽略。这就是在生命的拐角,在黄河浊浪里驾船的舵手,几百年,几千年的脊背上被刻勒的痕迹,但他们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这就是民族的脊梁,或许诗人骨子和血液里也有;从诗人的笔名就知道那种犀利和柔韧相间——宇剑。

我没有去过河西的天祝山,知道天祝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属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藏语称华锐,意为英雄部落,夏至汉初先后为戎羌、月氏、匈奴等民族驻牧地,自汉武帝时归入汉王朝版图,唐代后逐步形成以吐蕃(今藏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地。读书在中学时,地理课上老师描述过那里,说有牦牛,河流、丰富的矿藏;大略知道历史上天祝是一个不毛之地,夏商周时属雍州,为戎、羌驻牧之地;对于宗教,那个时候是敏感的、闭口不谈。

今天读宇剑的诗歌《天祝山下》,知道了天祝山也是一个宗教的活动的地方,尤其在改革开放的当下,对于游者,宗教活动也是这个地区的一道必看的风景。每个人都有信仰和追寻,但每个人的心里轨迹是不同的,因为他们的社会活动和经济基础的差异;他们的渴望和欲望都想从神灵中寻找寄托或庇护。

而诗人的眼里的天祝山下是格鲁派的”喇嘛,在夜色里呢喃,雄鹿和羊群,遥望祁连......”,从这些断断续续的文字,一个横截面的天祝山下、不再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而是一种旷达的绝美,在于它的承载和延续,在于它的神祗和秘域间的错综;源于这些喇嘛的衣钵和一脉相承与格鲁派的(格鲁派的修行要求“先显后密”,即所谓需先修习显宗“五部大论”:《量释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戒律本论》、《俱舍论》;待达到一定水平得到认可后再修密宗四部....);或许诗人在此时已心领神会了一些关于佛教和其它,不能说全部;近些日子,我也在学习一些关于宗教方面的文学或文化;但没有执着,我只是相信,它先是一种文化,后来延伸出哲学和神学的教义,为世事和政治服务,又独立于其中。

而诗人看到的远不止这些画面,他隐身的正是他想披露的,这就是一种诗人的谋略——欲擒故纵;点化几个神物成境,那些遥远和深邃就需读者自己去体验,去大胆触摸,去亲历;而诗人给予的只是一些记忆,和刻意打碎又不能复制的碎片,但可以延伸和衔接,衍生出另一种意象和意境,但需读者的感悟和智慧。

我们可以沿着诗人设置的陡峭山麓,潜行在这些“横亘的标点”上敞开放牧灵魂的胸襟,张开想象的羽翼。

从诗人层出不穷的意象里勾勒出的场景、是动感的。长焦距到近距离中,你看到的轨迹,夕阳里“放牧西去的僧侣/人骨口哨/一声又一声/把远古的死亡讯息/又往前拽了几个时辰/佛塔、那白色肃穆,行走的红袍和叩拜,八思巴/再次从元朝姗姗而来”。我喜欢诗人把这些美好的景致和意象穿梭起来,用蒙太奇和当下穿越和驰骋的遐想为诗句的意识流,让读者循着这些痕迹去寻找自己的情愫;去验证他诗歌意外的惊异。是这样的,对于一首简短的浓缩需要稀释,去看沉淀在深处的东西。这一首,就几句短的诗句,我或许要用几百,几千的文字去诠释,而诗人结尾那姗姗来迟的”八思巴/再次从元朝姗姗而来”让我惊叹不止,在这诙谐又从容的句式中我只有去寻找那些历史中关于八思巴的文字记载“藏传佛教萨迦派五祖中的第五祖,元代著名宗教领袖政治家和学者。结合蒙、藏、汉等文字创造出八思巴文。”

用词说诗,带来的意境是无穷无尽的。

词牌名《凉州词》,在历代的文人墨客的文字中,不是慷慨激昂,就是壮怀激烈的;而诗人眼里的凉州词是用一个真实的地域说着今古,暗喻着当下。

“董卓少年豪侠”,这是一个新意,也是一种博弈,对于历史说法的博弈和拨乱。

历史无论怎么样都是人写的,里面无论怎么样总是掺杂着个人的主观内容,这是无可避免的。我们还知道这么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份史料就会有很多不同...还有一个逝去的文化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我们的诗人重新定位历史上的董卓,既需要胆量、也需要有历史根据的;诗人诗中”董卓少年豪侠“一句,不是狂言呓语,我翻开历史记载:”董卓字仲颖,陇西临佻人也。少好狭,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赠卓。汗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卓有才武,旅力少比,双带两踺,左右驰射。......拜前将军,封嫠乡侯,征为并洲牧。“

诗中的人物、场景和一些巨细都是压缩在诗的有限的空间里,而诗人用董卓这个历史上的个性枭雄,让人们知道了又记得了凉州;而诗人用戏剧的片断,近乎历史中京剧脸谱的意象戏说着这个地域千百年的凄美和苍莽。

对于凉州,多数人不知道、也记不得这个弹丸之地,但对于”凉州词“这个词,让人们想起的更多。诗人正是用诗反串了一次凉州(让人们在读解中又一次去翻开地图查阅资料),诗人的这样尝试无疑是一次冒险但是成功的快乐的,诗人在其中演绎的自由不羁,演绎的淋漓尽致——而读者需扑捉诗人诗句中的指向和暗喻。而我或许知道,从“凉州词”延伸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王之涣,在领略着古时的凉州雄奇的边塞风光和苍凉的古老笛曲的交织中,透露出边防将士久戍思归的情怀,静静的感受古人诗人初入凉州境时的感受。这一切使人联想起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诗句,他们是通达的。而我们的诗人和读者也是通达的;凭一种审美的直感,从苍凉的诗句中感悟今昔凉州的变迁,这就是好诗的魅力和作用。而今天诗人的凉州词,也是为这古老苍凉的凉州一种唯美的代言;希望这些诗句深得人心、深入人心。

驼队,让人们第一感觉的就是行走在大漠深处的骆驼,想到长河落日,大漠孤烟。

而诗人的诗句不是抒情也没有描述,而是被一幅幅画面托举出来的。

“王二牵着他的驼队”在金昌这弹丸/戈壁中行吟将近五十年/驼掌宽厚,抚平一段鲜为人知的/压迫和偿还/驼队,伏尔加河的纤夫/田横的三百壮士/河西风急。无涛浪/王二弓着腰,捏紧缰绳/如同捏紧命根子/步履,与骆驼无异。无声无息.....“

在文学创作中,我们可以拟人,比喻,衬托,倒叙;我们的诗人用了电视的画面,电影的语言,用穿越的手法把过去与今天衔接的松弛有章;这与诗人对于文学的涉猎和解读有关,我与诗人聊过,他对于历史尤其中国的古代历史偏爱,加之年轻诗人从小生活的地域影响;儿时的诗人多是好奇疑惑;对于历史的好奇,对于历史上英雄和寇的转换的疑惑;今天的诗人,身上更多的是探索和寻求。从这些诗句中你可以看到一些影子,在孜孜不倦或在深夜中那种被知识倾尽的迷茫;如诗人诗中的主人公。电视《大盛魁》讲述的就是王二牵着他的驼队,由创业、兴业、歇业三部,构了成历史跨度年的一段岁月,而王二与他的,在百年前的草原上,这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大盛魁商号,被誉为“草原第一商号”,这个由汉人在草原上建立起的巨大事业,堪称是蒙汉乃至中俄贸易的一座里程碑,也为民族交流、融合刻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这里延伸一下诗句中的王二,他是一家长大,他是众人口中爱吹牛的“王二娃子”,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地看上了皇商孙家的小姐孙香玉……屡遭孙家少爷孙文举的奚落、欺侮,王相卿决定背上行囊去当随军民夫,跟着康熙皇帝征讨蒙古葛尔丹的叛军闯荡草原。就是在此,他遇上了张杰和史大学。身为民夫队伍中的百夫长,史大学为人小气抠门,不得人心,王相卿不断与其发生冲突。这时候,牵着一峰骆驼的张杰出现了,王相卿发现,这个外来者居然是自己的“同乡”,兴奋不已更兄弟相称。但没想到,他人生中第一次大难,也是第一次转机,就这样出现了……

而诗人写金昌,没有一字的金昌城市,从半个域地到今天被人们记得;而是通过驼队和王二这个特殊的标志告诉人们,这个城市的没有波澜壮阔的创业史、但有民族的倔强和坚韧不拔。这里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和未来的影子,或许现在诗人如创业初期的王二有同样的经历,物质和精神都是羞涩的,稚嫩的;但通过”王二“和”骆驼“所折射着未来,就是诗人想告诉大家的,不但是他的志向,也是每一个年轻人需用毕生的历程才能抵达的。

我感慨这些炽热有激情的诗句,在烈日下。一个人牵着他的驼队漫步在浩瀚的沙海中,人的脚印伴着骆驼的脚印;空气中,人的呼吸随着骆驼的呼吸;声音中,人的呼喊和着驼铃叮当,这一切,我看在眼里。我,是埋没在这沙海之下的沙漠深处的籽粒。多少年来,有多少人曾一览这沙海的浩瀚?有多少中外游客慕名而来?但是,却没有人在乎过我的存在。我在等待。等待能被人们所发现,被人们所在乎,被人们赞叹……

理屈词穷。

对于我读罢诗人这组诗来说,最适宜我此时的心境。

我却不能在沉默中爆发,只有引用古时的大诗们经典诗句来说诗。

百度说:《八声甘州》既是词牌名也是曲牌名。词牌《八声甘州》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是从唐教坊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后用为词牌。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慢词。与《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词不同。《词语》以柳永词为正体。曲牌《八声甘州》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属仙吕宫。

而诗人的”八声甘州“,是戏说,是情怀的寄语,是喜怒哀乐尽在其中;是一个正值青春昂扬的诗人的吟诵,用一种新的律动和格式,不羁和洒脱,畅怀和悲怆都转换为诗句的词眼而深陷其中的不单单是诗人,还有读者,让我们一起穿越后再拉近与历史的咫尺,用今天的意象还原古时的意境;又讴歌出一曲崭新的《甘州遍》,”诗人已沉浸在其中的蜃景里,他疾呼出“我的美人,我的虞姬,宇剑是你前世的项王”这是一种霸气和锐气,是何等的啊......我想诗人做到了。

画外音:

我想起苏东坡的“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辛弃疾的“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吴文英的“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张炎的“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外,落叶都愁。”

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而诗人的“我的美人,我的虞姬,宇剑是你前世的项王......”淋漓的赤裸,尽致的无言。这一切都是诗人与古人的对话;都可以与他们媲美,而有差异的是他们的胆魄,而情怀却一致地相通。

诗人眼里的天空是分开的两个概念,小到酒泉的天和空。(我去过这里,买过夜光杯,喝过血色的葡萄美酒;也聆听过人们解说的酒泉,却没有就到有酒的泉子,而看到的一切都是荒芜和残垣断壁后的极尽的荒凉;)这是我感悟的过去;今天的酒泉也只是一个传说了。或许感同身受是一样的,诗人眼里的酒泉也今非昨夜,星光荏苒中的酒泉,在蜕变和变幻或许有太多遗憾和不为;但在诗人眼里是诙谐和有一些讽刺,但是善意和出于良知的真,或许这些不是很疼痛的被重视或唤醒,而不是“误以为”,是真正还原历史上那些曾经点燃的篝火,曾有过的驼队和繁荣中的集市,集市里夜夜溅起的火焰。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在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而诗人眼里的嘉峪关是什么样子?

“从’讨赖河‘是水中的绸缎。门前的商旅,驼队,异域的客人/都消散在某一年,或某一场战火里/边城没有灯塔,行者容易迷路/边城的土墙。弹孔是被侵占过的罪证/青鸟飞过边城/诗人在悬臂醉酒/冬天一场雪,芦苇丛负重/有太多秘密在边城走漏风声/嘉峪关城下/我出关的票。迟迟不能签”

讨赖河是甘肃省嘉峪关市唯一的地表河流,发源于青海省祁连山中段讨赖掌,出冰沟口流经嘉峪关、酒泉、金塔后汇入黑河,属黑河水系一级支流。讨赖河在古代文献中称“呼蚕水”,后因发源于祁连山中的讨赖掌,易名讨赖河。

“讨赖”是匈奴语的译音,有译作“陶勒”、“托来”、“讨莱”或“洮赉”等;又因河水自冰沟口出峡谷后,经酒泉县城北侧流下,人们就称为“北大河”。

《旧唐书》称北大河为“多乐水”,从记载中可以看出,唐以前的突厥、匈奴、月氏语称北大河为“托勒水”,与今日裕固族对该河流称呼相同,意为“有树的地方”。

我刻意介绍讨赖河,是想说诗人用语“讨赖河为“是水中的绸缎。”这些文字不但诗情画意,而且很准确的;诗人对于生活中的扑捉是独具慧眼和穿透力的;(尽管留下刀斧痕迹)他把嘉峪关千百年的轶事浓缩在微型的空间里,让读者自己去延伸、拉长这些被诗画的历史画卷。我的文字,只是轻轻地点击,让那些涟漪绽放出更多的浪花,或许这就是诗人的良心用苦。

最后一句“我出关的票。迟迟不能签”隐着诗人的一种无望和纠结,祈愿天下人(包括诗人)都一路畅怀,路路通达......

这是一种特立的意境,从其中你可以产生诸多的意向为诗。诗人心灵的诗:权,一只青鸟。

我是在借助布鲁斯和歌曲来完成与诗人这次思想旅行的,想与诗人有一个思想的汇合和境界上的契合或抵达。

我不想对于这首诗做细致的解读也不想庞引来佐证其诗意;我只想说是诗人对于人生和这个世界的一次心灵的解读,他现在还不能够诠释这个世界,与我一样——永远是在路上观察的行人,漂泊者;这些文字中蕴藏了诗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懵懂,寄语了他在斑斓色彩中的感激和感悟;呐喊了他不能够得到或索取中的不公和无奈;呼唤了今天他可以冷静看世界的一些遣词。这就是以诗的形式来诠释心灵想的,却无奈在被搁浅、滞后、甚至被扼杀的、或被抹去的、被折断的,包括为自由的那双羽翼;我喜欢结尾的文字,尽管壮怀激烈,但充满着激情:张开翅膀,为苍茫,为自由,抖落尘埃......我想蔚蓝的天空,不会为今天暂时的雾霾而失去它的纯净,蔚蓝和纯净将是永恒的——

我想有一些画面和音乐来衬托诗人这些诗句多好,就不需要我太多的文字累赘,但我们的版面受制的遗憾;我只有用歌手灰子的歌喉低吟;一次次想同你,一起归回在梦里,和你在阳光里飞。再回味那些事,让我心碎在夜里,飘入无尽的伤悲,天空如此美,却不知向何处飞;再见!你我的翅膀,已破碎阳光下——

对于西部,我脑海的印象是神秘的、也是荒凉的;因为荒凉而神秘;这是因距离和不能抵达而荒凉。而敦煌或许从教科书里每个人都知道它的存在,但其神秘其中的故事人们知之甚少,我也一样。而诗人眼里的敦煌和莫高窟是千丝万缕的干系。在诗人的诗句中更多在戏说,且津津乐道;一些合理的嫁接都驾驭在随心随欲的语言里,一些犀利和刻意,潜藏的风趣和随意都鱼跃在构思里。处处有典、字字有史、而这些都在诗句中掩映着。读者,信不信由你,你可以看下面的文字,静静地思考,扑捉;就会与诗人一样深陷其中,不知”靠在落日里,在谁的王朝之中——“,

(画外音)真有”乐不思蜀“之境吗——

诗人这(组章)河西纪行我读得很累,也很畅快。累在一种新的发现和求索,畅快源于获得和汲取了一些诗歌写作方面的新意和灵犀;当快落笔时,恍然地想,与其说解读,不如说是与诗人的一起摆脱在肉体之上的精神游历和心灵的碰撞;诗人的诗,带给我的是一个浓缩的,又是全景式的回望;以诗人的敏锐和细腻的观察、体验后的文字、淬炼后的汲取、勾勒为这组诗奉献给大家;受益匪浅的不单单是我,还有喜欢这组诗的读者。这些诗句背后凝聚的精神,源于诗人的亲历和体验、劳作;而对于写诗的执著和付出,我想,这是今天每个诗人所追寻的,也是我们诗人去尝试的;去体验、去践行和付诸的。对于我也是如此,苦苦追求而不能抵达,时常在岔路口徘徊,或许你与我一样有同感吧。

我在写完这些评论,或许给人们的印象是给予诗人太多的赞美,有一些夸张,是的(我承认,我此次的文字赞美多余批评,);但我是不会阿谀奉承的,因为诗人的年轻和履历,我写的赞许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鞭策和激励。如果我对于一个接近花甲的诗人,那这些被评说的诗是幼稚的,是不成熟的;这或许是我为自诩而阿谀他人。而对于一个九零后的新生代,他们的诗歌需要一个中肯的判定,判定是为期盼;在诗句中发现闪光点和有特色特质的东西揭示出那些具有文学、哲学、艺术的文字,激活那些沉醉中的意境,在旗帜和灵魂的引领和召唤下,去浓墨重彩自己的时代。

坦然地说,这组被评论的诗歌中,还有一些急匆匆在奔跑的状态;缺少一些过渡(如岸和河流的关系);但诗人的构思正趋于完整,这有待于明天。诗人的诗句不缺少激情和细腻,但需把这些激情和细腻揉为自己特有的心声,增加一些片段和色彩,在断句架构方面尝试承上启下(或者说穿插有序承前继后);又要注意分行以外的建筑美;这一些细节需谨慎处理。

“诗言志”和“诗缘情”,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国诗学争论的一个话题,“诗言志”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最早见于《尚书.尧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现代诗歌的先驱们也从美学角度提出诗歌“三美”之说,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这些诗论,我感觉是没有过时的(这些或许是我的一种建议)。

另一方面,我感觉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九零后,需要折腾和飞翔的;他们不折腾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其实我们今天活着的人们,包括(古人和那些留下千古绝唱的大诗人)或今天被吹嘘捧红的大师级的诗人,对于天高地厚是没有准确概念的。毛泽东道说过“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那也是借用庄子的意境和意向赋以新意,也没有给九天和五洋一个准确的尺度和概念,世间根本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包括我们的诗歌创作,只有借鉴和比较,没有尺度去丈量,如果有,那就让我们年轻的诗人用生命的激情去丈量,去谱写吧!

毛泽东称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我称之为这些九零后的诗人——他们是诗歌领域最年轻的太阳......

附:河西纪行(组诗)

1海石湾的拐点

酒钢号在呼啸。越过我头顶

越过生命的蓝色时

黄河如野兽

直击我胸怀

海石湾,火车猛地转弯

某些拐点处的野草

只能在月光下疯长

滋生泥沙

2天祝山下

格鲁派的喇嘛在夜色里呢喃

雄鹿和羊群,遥望祁连

横亘的标点放牧

灵魂。放牧西去的僧侣

人骨口哨,一声又一声

把远古的死亡讯息又往前拽了几个时辰

佛塔、那白色肃穆

行走的红袍和叩拜

八思巴再次从元朝姗姗而来

3凉州词

暂且不说董卓少年豪侠。凉州城上的黑云

压得一座城池无法喘息

雨水并未如期而至,乌鸦在云层

咒骂王鼎,唾弃斯文地祭祀、封禅

马匹习惯性从凉州的马厩

脱缰而逃,脱颖而出

关于单于遁逃这出戏,我眉间朱红色

哥舒大人豪迈

一壶女儿红,醉卧沙场

谈笑。沧海一粟,何足道哉?

4金昌的驼队

王二牵着他的驼队在金昌这弹丸

戈壁中行吟将近五十年

驼掌宽厚,抚平一段鲜为人知的

压迫和偿还

驼队,伏尔加河的纤夫

田横的五百壮士

河西风急。无涛浪

王二弓着腰,捏紧缰绳

如同捏紧命根子

步履,与骆驼无异。无声无息

5八声甘州

一声甘州啊,我的美人,雪中濯足

二声甘州啊,沮渠蒙逊的两片小胡子,两座江山

三声甘州啊,卧佛沉睡不起,我朦胧

四声甘州啊,牛肉小饭粒粒都把飘零煮其中

五声甘州啊,汗血马去了西域,马粪在此一游

六声甘州啊,仿古街上的马可波罗,惆怅

七声甘州啊,霍去病驱兵逐匈奴,扛起牛骨

去病,病在膏肓呵,离骨髓不远

八声甘州啊,我的美人,我的虞姬

宇剑是你前世的项王

6酒泉的天和空

酒泉。汉家兵马把天空

驱地太高远

葡萄美酒,如河流,如绸带

夜光杯,碧眼闪耀

这边陲小镇,客栈老板娘贤惠

一把火

工厂的浓烟,滚滚上云霄

窗外,我险些误以为胡骑

破了关隘

7边城嘉峪关

讨赖河是水中的绸缎。门前的

商旅,驼队,异域的客人

都消散在某一年,或某一场战火里

边城没有灯塔,行者容易迷路

边城的土墙。弹孔是被侵占过的罪证

青鸟飞过边城

诗人在悬臂醉酒

冬天一场雪,芦苇丛负重

有太多秘密在边城走漏风声

嘉峪关城下

我出关的票。迟迟不能签

8权,一只青鸟

大雪前一日。她耸立如一只雪雕

三年前的北戴河,分明是一支海鸥的歌

时过境迁吧!走近

她显然是一只青鸟

关于青春、爱情。我们败于苍老

落荒于孔方兄

如果用邂逅来拉开一场促膝

我还是习惯了站在桥上

看她张开翅膀,为苍茫,为自由

抖落尘埃

9敦煌内外

飞天无法和莫高窟撇开关系。月牙泉像

守节的寡妇,喂马、生火

道士麻木。贱卖经纶

从江南到塞外的落差

是扯不断的偶然

我仗剑,靠在落日里

在谁的王朝之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