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塞上江南,说不尽离人征旅,道不完悲壮苍凉 [复制链接]

1#

对于塞上江南的具体位置,我一向搞得不太清楚。我这人比较迷糊,于方位更是糊涂。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一首诗,拉开了江南的面纱。江南指哪里?长江以南都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是江南的典范。可是,不是江南的扬州算不算?“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能在扬州死,亦为幸事。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侵删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侵删。

扯远了。回来说塞上江南。我曾经以为内蒙古、西宁都是塞外。真的这样认为。后来发现错得有点离谱。其实看到“江南”二字,我既没有想到苏杭,也没有想到扬州,而是想到了郭兰英的《南泥湾》。她清亮甜美的歌声,展现出一幅陕北江南的魅力图画。“花篮里花儿香”,江南最美的义项。

一个夏天,去了西夏王陵和沙坡头,还买了正宗宁夏枸杞。我终于找到了塞外和江南。对从不缺少江南的我而言,塞外才是真正的诱惑。出门前犹豫了一丢丢:先去沙坡头还是王陵?刺激性的游玩,通常我不选择。在外,安全第一。西夏王陵,我没有想到它们的神秘,我想到的是岳飞的《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这是一种豪情,一份宣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于今天,不适用了。当时当地,如果没有这种信念支撑,岳家军何以走到“直捣黄龙”的地步?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侵删。

我曾经在博物馆看过“西夏王陵出土文物展”。那一年陈坤的“寻龙诀”,就是以王陵一个被挖掘的公主坟为背景展开。带有异域风情的文物,分明是汉人视死如视生生死观的拷贝。马背上的民族,用更多的奇异造型,缅怀一种失去的骁勇。与电影不同,展品中没有彼岸花的生死不相见,也没有中原人的玉覆面。他们用一个黄金面具,代替了温润的玉情怀。用直截了当的价值财富,取代了“以玉比德”的玉文化。仿照汉字的西夏文字,虽然有横竖撇捺,看了等于没看。一个不认识。这些表意文字不同于汉字六书,没有西夏本身的文化支撑,看不懂。

看不懂西夏文,能看懂汉字。古人用来与江南对应的,便是塞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无风无浪,静静地连烟都直顿顿地往上,没有一点点波动。塞外,最能引起的是思乡的情绪;塞外,最多的描述与匈奴和战争相关联。“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有气势,也有无奈。飞将军李广力可穿石,实战时却总是与功绩擦肩而过。诗人所处的时代,连李广这样背运的英雄都没有了。唏嘘的伤感,隐藏在豪放的背后。与李广同时的霍去病,少年英雄战功显赫,偏偏天不假年,虽然封狼居胥,终不能实现“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理想。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侵删。

一道万里长城,没有挡住匈奴的铁蹄。一代代英雄豪杰,“飞土逐肉”。我喜欢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他不是边塞诗人,那几句“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写的是月、是离人相思、还是征旅的思念?想去吧。怎么想都可以。一直相媲美的还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这是李白的《关山月》。我曾经在云冈石窟边,吟诵过这首诗。我没有机会登上白登山,飘逸的李白,用神出鬼没的一支笔,写出了千年的思念。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侵删。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一首优美的歌,叫《塞北的雪》。塞北的雪是怎样的雪?“燕山雪花大如席!”是诗人的夸张,读者感受到的是铺天盖地。“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一首乐府,率直真情。一条柳枝,留不住征旅的脚步。即将远行的情郎,不忍听长笛声声,行不得,也得行。这首乐府,少了豪迈,多了忧伤。来自民间的诗歌,体现了最真实的情感。同为乐府的《十五从军征》,让人不忍卒。战争胜负如何?不知道,只知道八十岁才回家的军人,已经家不成家了。和平,人类最珍惜期待的景象。

不只是汉朝人征战多。当匈奴被驱赶到遥远他乡后,随后的王朝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安宁与和平。初唐陈子昂一首《登幽州台歌》,写出了什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生不逢时的悲哀,天地之间的孤寂。短短几句,尽在其中。“怆然而涕下”者,何止诗人一人?宇宙之无穷,人生之短暂。“知我者谓我所忧,不知者谓我何所求”。纵然在人群中,孤寂的内心,如何排解?我们与他同感。陈子昂没有介绍,“幽州台”有什么样的风景。我想,一定是一座“遗世独立”的建筑吧。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侵删。沙坡头,我看着滑沙的人灿烂的笑脸,思绪不知飘到了哪朝哪代。江南三月的莺飞草长,塞上根本看不到。漠漠黄沙,也没有驼铃叮咚。游人的欢笑,惊得黄沙荡起了层层波涛。历史就在那里,不需要用力去抓。塞外的诗,也在那里,记录了千百年来对人们这片土地的付出和爱。

唐朝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是诗吗?分明是血泪的控诉。春闺之人,比孟姜女还惨。孟姜女哭长城,还有个地方。无定河边,在哪里?梦中相逢的欢愉,梦而已。

好了,用一首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今天的塞外江南诗作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风不度?我度了。当时的清冷与今天旅游热点相对照,何止千差万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