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卑心理如何解决
孩子自卑心理如何解决
Time 10:01:51 情感驿站 校园爱情
您好!我的女儿今年17周岁,今年参加高考并落榜,原来由于我对孩子关心不够,在高考落榜以后,我和孩子谈了一夜,当孩子把事情说出来的时候,确实让我触目惊心,我担心我的孩子心理已经出了问题,但不知怎样解决,下面我把全部情况给您说一下,请您指点。
一、我的家庭概况:
我们是一个教师家庭,我是一处重点中学的校长,家属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长期以来,各自承担着一份工作,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关心孩子,这是家庭的情况。
二、孩子的表现
孩子小的时候,是一个非常活泼、开朗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曾经在学校的演讲大赛中获奖,参加过文艺汇演。虽然成绩不是很好,但也是前几名的学生。
到了孩子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由于合并学校的原因,原来一处中学被我合并,有些老师我没有聘任,被分到孩子所在的小学任教,把不满情绪自觉不自觉的发泄到孩子身上,当时孩子小,对受到的歧视回家给我们讲了,我们没有在意,只是把孩子训了一顿。到了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由于工作的调动,把孩子带到县城实验小学,由于成绩较差,也是经常受到歧视(比如说:孩子当时担任班长,让数学老师布置作业,数学老师对他说:“你还做什么作业?看看你的成绩?------这是孩子刚刚给我说的,原来不知道)到了初中,还是由于孩子的成绩差,在与别的小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老师总是说她的不对,一度使孩子的成绩跌入低谷,高中没有考上。上了高中以后,我把她安排到尖子班,结果,每次考试都是到第一,这使她失去信心,并且经常受到老师的歧视和其他同学的欺负。到了高二,她愿意上体育班,我当时想,尊重孩子的意愿,就上了体育班。
今天我才知道,孩子上体育班的目的,是寻求保护,因为,上体育班的孩子是学习不好的孩子,并且很义气。在那里她感觉到能受到保护。在此期间,有谈男朋友的迹象,当时及时制止。
现在,孩子对什么都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比如说,我问她,你学习的动力是什么?她说,是为了让大人高兴。从表现上看,她现在对什么都无所谓,高考完了以后,表现上很听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我发现,干什么都是被动的。
昨天晚上2点多,我发现她正打,我着急了,打了她,把要了过来。由此她说了一夜,也哭了一夜,这才引起我的注意,但我又没有好的办法来矫正。
今天有幸在上看到您对别人的答复,我想您帮帮我,拯救一下我的孩子。
杨老师,我知道我是一位不称职的家长,但我要拯救我的孩子,请您指点。
另外,我要她的对不对,应不应该还给她。
我应该怎样教育她?当前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请杨老师在百忙之中给我回音,万分感谢!——一位不称职的家长
这位朋友:
您好!作为老师和家长,你所列举的你的孩子的情况,我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都体验过了。我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就是因为老师的歧视以及无原则的殴打,我给孩子来回转了三次学;当孩子进入中学的时候,为了不让孩子重蹈小学的覆辙,在就近的学校挑选了一个能走进孩子心灵、经常与孩子和谐互动的班主任的班就读,尽管这个学校并不是名校,但是我让孩子享有了健康、阳光和快乐。从我自己孩子的经历,我非常非常理解你此时此刻的心情,也非常愿意与你共同来探讨孩子所面临的问题。
从你的孩子的表现来看,她的问题的形成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我们作父母的没有充分了解孩子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以及外在的环境特征,更缺乏以理解、信任、尊重的心理和行为走进孩子的内心,来化解孩子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教育、诱导和鼓励;另一方面是老师错误地对待孩子,错误对待孩子的本质就是过多地批评和过多的否定,过多地批评和过多的否定对于自我认知能力尚未发育成熟的学童来说是一种可怕的打击和压抑,使孩子丧失了学习成功的自信心,自卑、焦虑、破罐子破摔,当然你的孩子出现“对什么都抱有无所谓的态度”,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儿。
针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首先,父母要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以及外在的环境特征,以理解、信任、尊重的心理和行为走进孩子的内心,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不断增长的独立意识与自尊心,遇到事情时,尽量用平等、协商的口吻跟孩子商量,变严厉有余的管教为循循善诱的引导(你“发现她正打,我着急了,打了她,把要了过来”的做法就很不理智)。如果我们能以愉悦、宽容以及欣赏的姿态给予孩子关注、关怀、诱导,我想孩子也会向父母敞开胸怀,真心接受父母的关注、关怀和诱导的,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会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的。
其次,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爱护,我们爱孩子就应该接纳孩子。尽管有时候孩子不是很听话,他学习成绩不是很好,表现不是那么出色,甚至还会招惹的麻烦让我们焦头烂额,但是我们要知道孩子是正在发展和成长中的人,要想让孩子发展和成长至成熟,就需要我们无条件的来爱孩子。不论他是否听话,不论他成绩好坏,不论他表现如何,不论他是否被别人喜欢,都要去爱他,这种爱不仅能让孩子体验得到,而且还要让孩子清楚明白。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阳光和快乐的成长。
第三,你的孩子之所以“对什么都抱有无所谓的态度”,说白了就是对生活与学习兴趣低落、信心不足,其根源就是她体验到的批评太多太多了,缺乏的恰恰是褒扬和鼓励。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有意识地发现孩子的优点(最好能找出七八条优点来),对孩子的成功持有热情和期望,坚信她一定是一个有出息的优秀的孩子。并善于依据孩子个性特点采取相应的鼓励也诱导方法,赏识孩子,唤醒孩子内心所潜藏的自信心。当我们点燃了孩子自信心的火花,那么他就会对生活与学习充满热情,主动地克服各种困难,向我们所期望的目标进发。
第四,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做到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和孩子沟通,同时尽可能创造机会来启发和诱导孩子,让孩子把所有苦闷都说出来,用大声倾诉、放声大哭等手段宣泄情绪,恢复心理平衡。当孩子与我们开始交流,同时孩子也感受到了父母与他心靠心、心贴心,那么孩子也就会把负面情绪和负担甩掉而逐渐走出自卑情结。
第五,我们要让孩子明白“生命就是不断受到伤害和不断自我修复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受到伤害和不断自我修复的过程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而走向成熟的过程。一个哲人曾说过:“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在经历了最残酷的打击之后,还能笑对人生,笑对生活!”在生命的历程中,交织着矛盾和痛苦,充满着求索和艰辛,遍布着荆棘和坎坷,人生是由艰难、困苦、磨难与挫折之珠串接起来的光环,每克服一次艰难、困苦、磨难与挫折,就会在生命中增加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我们的生命也会增色不少。因此,人生的旅途中不知要经历多少磨难与挫折,只有经历过艰难险阻,才能更加体会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美丽。
第六,从实际出发、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讨论过去所发生的一切,在孩子诉说时,最重要的是倾听孩子真实的感受和情绪反映,同时也可以坦诚和孩子讲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反映。并适时告诉孩子:生活中难免会有沟沟坎坎和挫折打击,但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会和你一起勇敢地面对。人在这一生中有苦也有乐。当我们遇到困难、忧虑、挫折时,不可气馁灰心,应当勇于去面对,接受挑战。哪怕有跌倒失败,也不能就此一蹶不振,一定要抬起头站起来。光烦恼和忧愁是没有用的,它会使人生失去光彩。所以心理学家曾告诉我们:人生中的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我们向挫折去低头。
你也可以对你的孩子有意识的进行自信心方面的训练—— 让孩子盘点一下自己的优点,哪怕是很小的优点也不放过(比如做事扎实,基础牢固;做事踏实;……); 让孩子做自己最拿手且最感兴趣的事,并力争取得成功; 做举手之劳就可成功的事,特别是助人方面的; 尊重、欣赏和赞美他人等等,通过自我激励、自我认可,以及父母和师长的激励和认可来获得自信心。 要善于把紧张情绪放松。使用一些平静、放松的语句,进行自我暗示,常能起到缓和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的作用;在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有自信心,并不时用内心的语言激励自己:“我很棒”、“我表现得很好”、“人们都很喜欢我”。 凡事尽可能往好的方面想,多看积极的一面。通过以上方方面面的锻炼,一方面可以让她更加自信,另一方面随着自信心的增加她的问题也就随之消失了。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它能为你引导和帮助孩子有所助益,你的朋友杨永龙请你批评参考。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