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产业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持续实施“户均养羊40只、人均2亩元以上高效田、户均培育1个年收入过万元务工人员”的“”产业扶贫增收工程,推进民族乡设施种植、特色林果、草食畜牧增收主导产业发展,先后建成标准化肉羊养殖场6个、肉牛养殖场1个,羊饲养量达到14万只,小金湾东乡族乡获评“中国黑枸杞之乡”。同时,在9个村全部成立重点产业专业合作社;建成乡级电商服务站2个、村级服务点9个,有力地推动了民族乡群众增收步伐。建设村级光伏电站9个千瓦,已并网发电4个千瓦,实现了村级光伏电站全覆盖,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多年存在的“零”收入的问题。
突出基础配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把扶贫开发、乡村振兴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基层组织等统筹安排,整合财*、农业农村、交通、水务、住建、畜牧等行业部门项目资金,实施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种养业基地和危旧房改造、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科技培训、精准扶贫专项贴息贷款等扶贫项目,先后为2个民族乡村实施集中式供水工程,安全饮水达到%;铺筑(铺垫)村组田间道路,村组道路硬化率达到%;维修衬砌农田渠道,实施土地治理改造,积极栽植生态防护林,完成了9个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新建乡村幼儿园2所,建成了2个民族乡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同时,大力实施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累计改造卫生户厕座,创建民族乡“清洁村庄”9个,垃圾清扫、收集设施覆盖率和垃圾处理率均达到%。
突出民生改善,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聚焦教育、卫生、文化、救助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扎实落实惠民实事,稳步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改革,两个民族乡学校先后建成校园“三化”等配套附属设施。大力改善就医环境,完成乡卫生院及村级卫生室改造升级,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全面改善了医疗服务条件。乡集镇先后建成农贸市场、信用社、派出所、邮*所、汽车站等服务网点,完成人畜安全饮水改造、有线电视入户、村级阵地规范化达标建设。全面落实农村低保、新型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惠农*策,贫困户安全饮水、动力电通村率、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新农合参合率、新农保参保率均达到%。
突出问题导向,切实解决融资难题。针对民族乡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统战(民宗)部门每年为2个民族乡争取民族发展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资金万元以上。同时,梳理对照“1+17”方案*策措施,研究制定“一意见三方案”,积极争取精准扶贫专项贷款,采取“发展性”和“带动性”双轨并行办法,对有一定偿还能力和致富手段的贫困户,采取发展性贷款,直接由农户使用贷款;对无力经营但又有贷款意愿的贫困户,通过“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采取“农户贷款、带资入股、就业分红”的形式,按比例分红,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加大互助资金协会建设力度,配套财*资金,建成互助资金协会9个,实现了互助资金协会行*村全覆盖。
突出精准帮扶,全力落实帮扶责任。成立由市县乡村四级包户干部组成的驻村工作队,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由酒泉市、玉门市43个部门、名干部联系包挂,做到了贫困户家家有人帮、户户有人管。选派9名干部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长,抽调73名优秀干部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细化完善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对选派干部在岗情况和履职情况进行督查抽查,为每个驻村帮扶工作队落实经费元,确保了驻村干部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驻村帮扶工作队群众满意度达到了%,民族乡贫困县摘帽退出7项指标全部达标,独山子东乡族乡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
来源:马越
审核:向*
宣传统战*策
服务统战对象
凝聚思想共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